文档下载格式:docx|上传:2023-2-11 10:20|阅读:6次|页数:7页|大小:17.68 KB|文档ID:549012021年XX县教育督导评估报告及整改落实情况.docx内容摘要:2021 年 XX 县教育督导评估报告及整改落实情况 XX 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综合施策,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县教育发展呈现又好又快发展趋势。 一、全县教育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 665 所(其中高中 6 所,义务教育 269 所,职业学校 3 所,学前教育 386 所,特殊教育 1 所),在校学生总数 112951 人(其中高中 11358 人,义务教育 77924 人,职业学校 1875 人,学前教育 21794 人,特殊教育 199 人),教职工 4763人(不含民办学校教职工)。先后被评为全国、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全省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全市教育工作先进县,2016 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认定。 二、主要工作举措和成效 1.顶层谋划补短板。为解决 XX 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群在“有学上”之后“上好学”的要求。2020 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履职 XX 伊始,首先调研教育工作,了解教育发展需求,帮助解决师生困难。为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 XX 教育发展与上级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县委、政府分管教育工作领导以国务院对省政府考评、省、市对县教育工作评价和教育高质量发展考评为契机,亲自组织教育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自评,召开调度会议 10 次,并就存在的不足及时向县委、政府主要领导进行汇报。11 月 28 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召开教育工作专题研究会,决议通过解决教育网点布局、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划片招生、分流及学前教育扩充学位等热点难点问题的相关举措。会上,县委书记廖东生重申教育工作“八个优先”原则(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改革优先支持、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资源优先配置、教育用人优先补充、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要求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落到实处。以实实在在的举措,立说立行的作风彰显了县委政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重视。2.优化环境聚合力。充分发挥 XX 社会历史文化积淀,广泛凝聚XX 知名人士、乡贤力量,设立“海清睿智教育奖励基金”“浙大西迁感恩基金”“新联会慈善公益基金”及乡镇教育发展奖励基金,基金总规模达到 1000 余万元,表彰爱岗敬业的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扶持家庭贫困的学子,高扬 XX 社会尊师重教传统。与浙江大学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建设求是小镇,创办 1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求是学校,利用浙大工程学院资源举办 1 所职业技术学院。对接江西师范大学,完成 XX 中学加挂江西师范大学附属 XX 杏岭实验中学校牌。在原江西师大旧址区域,实施江西师大教育文化小镇项目,规划建设新 XX 中学、第四实验小学。充分借鉴浙江大学、江西师大教育资源和品牌优势,努力学习先进办学经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全力促进 XX 教育优质发展,充分彰显了县委政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长远眼光。 3.合理布局促均衡。近年来,投入近 7 亿元,新建了 8 所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桂花实验学校、龙江实验学校、高新区小学、文田二小、冠朝小学、上模小学);扩建了 2 所学校(城西实验学校和文田初中),增加学位 18000 多个,彻底消除了超大班额,有效化解了大班额。2020 年,投入 8000 万元,划拨土地 47 亩,正在建设滨江小学,开创全省首次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建设先例,2021 年秋季投入使用;划拨土地 226 亩,预计投入资金 5.64 亿元,规划 5000 学位正在新建 XX 中学;征地 80 亩,预计投入资金 1.1 亿元,扩建 XX 二中,增加学位至 5000 个。全面实施城镇小区幼儿园治理,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回收,实施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城区新增 15 所公办幼儿园,全县公办幼儿园学位数占比 51.1%。2021 年,将全面启动第四实验小学、城北幼儿园等学校新建工作。全面优化各级各类学校布局,进一步扩充城乡优质教育资源数量,充分彰显了县委政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气度。 4.师资建设促提升。按照国家有关中小学教师编制配比要求,新增教师总量控制数共 963 个,基本补齐全县中小学教师编制。不断挖掘新教师补充的源头活水,每年编制实施“三定向”教师培养计划,充分保障乡村学校尤其是村小、教学点教师数量和质量。每年实施新教师招聘,2020 年,全县招聘新教师 476 人,近五年共招聘新教师1633 人。进一步解决了教师年龄老化问题,全面优化了教师学科结构。未来 4 年,全县每年计划增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360 人。创新高中教师招聘方式,自主招聘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类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应历届毕业生和教育部直属 6 所师范大学师范类本科生,政府在新招聘教师 5 年服务期内补助 12 万生活补贴。积极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年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年工资收入水平的要求。2019年,全县教师奖励性补贴全部发放到位,提高了教师收入,保障了教师待遇。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彰显了县委政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温度。5.特色创建重引领。每年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学校内涵发展,通过“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促进城乡学校实现优质发展。实验小学以“善正”教育为主题,提炼出“泰而不骄、和而不同”的校训,形成了“出类拔萃,生命和泰”的校风、“彰显个性,传承德馨”的教风、“学习精博,生命精彩”的学风。南溪小学(全国红军小学)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红色底蕴,校长邓飞燕在 2020 年度江西省乡村少年宫项目建设培训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示范校”。水槎小学的《风从畲乡来》、螺溪小学的《可爱螺溪》校本教材,把小小的乡村与广阔的社会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万合小学传承传统文化特色,把武术带进校园,把民间狮灯舞进中央春晚。实验三小的“和”文化教育,别具一格,令人赏心悦目。目前,全县共有 40 所学校的 57 个单项被评为特色工作,实验小学、实验三小、万合小学等多所学校特色工作被国家、省、市各级媒体推介。通过特色创建工作,全面展现了XX 教育发展的深度。6.思政教育系扣子。2020 年,县委政府投入近 2 亿元,建设了马家洲革命历史纪念馆、浙大西迁陈列馆和求是广场,打造成全县爱国主义教育的大本营。为讲好红色故事,县民嘴讲堂组织一批金牌宣讲员,进入校园、课堂为师生讲述革命烈士的坚定信仰和先进事迹,宣扬浙大师生在民族危难之际,仍然秉承“教育兴国、科学兴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治学、治教的“求是”精神。教育部门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要义,纳入各类教育规划和实施意见,进行全面部署。积极按照思政课程建设要求,集中高效培训思政课教师,着力提升学校思政课教育质量,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通过研学旅行、瞻仰革命烈士纪馆、国庆庆祝活动、抗疫精神宣传等载体,全面加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南溪小学利用红军学校教育资源,培植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全面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上模中小学校邀请回乡探亲的钟宜兴将军,为师生开展主题为“责任与担当”的讲座,提升了师生思想认识,振奋了师生精神。二、全县教育发展存在的不足近年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县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教育事业呈现科学、快速、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教育改革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学校建设步伐还有待加快。对照优质均衡发展标准,学校建设任务重,受财力限制,建设资金面临很大困难。 二是城镇义务教育容量不够。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学位偏紧,大校额问题依然存在。 三是师资结构不尽合理。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偏紧,县级以上骨干教师不足;小学教师男女性别失衡。 三、全县教育发展的下一步打算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我们将以全国教育工作大会精神、《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为指引,积极做好顶层设计,脚踏实地、抢抓机遇,奋力推进我县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更好更快发展。 一是编制好 XX 教育发展改革十四五规划,全面梳理 XX 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照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找准差距,制订好 XX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政策、新路径和新举措,全力推动教育现代化在 XX 行稳致远。 二是坚持统筹教育协调发展,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重点,办好每一类教育,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感受到家门口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 三是坚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切实解决教师学科结构和性别不均衡问题。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教师培训体系,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四是坚持推进教育改革,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下教育新路径,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更加深入地推进课程改革,畅通线上线下高效便捷的教育渠道。
2021年XX县教育督导评估报告及整改落实情况.docx
(17.68 KB, 售价: 100 学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