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XX市2021年巩固脱贫成果总结.docx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11 10: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档下载格式:docx|上传:2023-2-11 10:38|阅读:8次|页数:12页|大小:22.01 KB|文档ID:55448
XX市2021年巩固脱贫成果总结.docx - 第1页
XX市2021年巩固脱贫成果总结.docx - 第2页
XX市2021年巩固脱贫成果总结.docx - 第3页
XX市2021年巩固脱贫成果总结.docx - 第4页
XX市2021年巩固脱贫成果总结.docx - 第5页
XX市2021年巩固脱贫成果总结.docx内容摘要:XX 市 2021 年巩固脱贫成果总结一、工作开展情况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和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在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 X 中 X 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和要求,坚持有序平稳过渡,主动适应改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聚焦责任落实,确保“四个不摘”落地落细一是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市委、市政府和乡村振兴系统以 xx 教育为抓手,利用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各级脱贫攻坚培训等多种载体,深入学习宣传、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决策部署。二是抓好体制机制建设。强化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是本地区乡村振兴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各级书记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以乡村振兴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持续抓好领导联系帮扶、定点帮扶、驻村帮扶、县域结对帮扶、社会帮扶工作,构建新阶段的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体系。坚持市县乡抓落实,把抓落实的责任进一步下沉到基层一线,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各类项目和资金能够真正惠及到乡村、惠及到农民。 三是抓好队伍建设。6 月 8 日,XX 市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重组为 XX 市乡村振兴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规格为正处级。各县(区)乡村振兴局同步挂牌,乡镇乡村振兴工作站、村乡村振兴专干均配备到位。加强工作队建设,186 个驻村工作队选派到位,同步开展各级培训。围绕重点工作和政协专题资政会议题,先后组织人员到省内六安、合肥、安庆、黄山和广西、贵州、重庆等地学习,进一步开阔眼界、取长补短、增长才干。 四是抓好总结表彰。在全国、全省和乡村振兴(扶贫)系统表彰的基础上,6 月 4 日,市委书记任泽锋主持召开 XX 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大会,全面总结脱贫攻坚伟大成就,隆重表彰我市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来的90 名先进个人和 31 家先进集体,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全面部署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组织精干力量,对全市脱贫攻坚进行“全景式”总结,在《XX 日版》连载刊登,共计 25 篇,20 万余字。 (二)聚焦政策落实,确保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一是强化政策衔接。及时落实国家和省要求,把政策衔接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结合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调整,先后出台了十余项措施,涉及财政资金、资产管理、特色种养业、小额信贷、就业帮扶、兜底保障、危房改造、医疗保障、“防贫保”等诸多方面,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政策支撑。 二是强化资金投入。截至目前,全市 2021 年共计投入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6.22 亿元,较 2020 年增加 1.2 亿元,增幅达 24%。继续按照要求加大对产业项目发展的支持力度,衔接资金共安排项目 670 个,其中产业项目 354 个,涉及资金 3.95 亿元,占衔接资金总量的 63.5%。 三是强化产业发展。深入实施脱贫地区“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着力在产业园区建设、经营主体带动、帮扶机制完善、项目推进实施、“一村一品”培育、产销有效对接、产业风险防范等重点工作上下功夫。截至 9 月底,全市脱贫地区共投入到村到户项目资金 3.94 亿元,实施到村项目 249 个,到户项目 34842 个,覆盖脱贫户 24859 户,新建农业特色产业园区 198 个,参与帮扶村、脱贫户发展特色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673 个。全市 2021 年新增小额贷款 2691 万元,共惠及 587 户脱贫户。 四是强化稳岗就业。大力推进“三业一岗”就业帮扶,通过劳务输出、公益岗位、扶贫车间、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途径,今年截至9 月底已有 56280 名脱贫劳动力走出家门,实现就业。截至目前,发放贫困劳动者交通补贴 257.12 万元、就业帮扶车间运营补助 10.43万元;组织实施易返贫人口技能培训 523 人,农民工技能培训 18407人。 五是强化消费帮扶。通过消费扶贫、商超对接、开通绿色通道等措施,帮助解决农资进入难、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国家已发布我市扶贫产品 644 个,积极推进“三专一平台”建设,41 家供应商、133个产品入驻“扶贫 832 平台”,250 家供应商入驻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展示扶贫产品 546 个。全市累计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价值11.18 亿元。 六是强化社会帮扶。严格落实中央和省部署要求,推动“不摘帮扶”落实落地,督促指导定点帮扶单位落实帮扶责任,及时调整优化市直单位定点帮扶结对关于,实现选派帮扶和定点帮扶"两线合一”。结合“感恩共产党奋进新时代”主题活动,组织全市帮扶干部开展“帮扶干部走亲戚”回访活动,将帮扶走访融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持续推动帮扶成效提升。第八批选派干部均于 6 月10 日前到村任职,相比第七批选派干部增加 172 名,充实帮扶力量。6 月 15 日,《人民网》、《央广网》推介了《XX:接过接力棒,迈步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积极引导支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民营企业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实现自身发展与群众增收致富的互利共赢;举办第一届光彩 XX 乡村振兴优质农特产品网络评选活动,搭建“看的见、有份量”的农特产品展示平台,提升消费帮扶的力度和广度。 (三)聚焦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一是大力推进项目管理。建立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库,全市 2021 年度入库项目 2773 个,项目预算总投资 26.6 亿元。其中,产业项目 1199 个,预算总投资 18.6 亿元,占比 70%。积极谋划 2022 年项目库,已谋划项目 2041 个,其中产业项目 747 个。始终紧盯资金管理和项目实施工作,对资金项目工作开展了 7 次督导调研,资金安排、项目实施进度进展明显,目前全市衔接资金安排项目已完工 484 个,完工率 68.8%,已报账衔接资金4.45 亿元,资金支付进度 83.4%。 二是大力推进资产管理。推动落实管理主体责任,确保扶贫资产管理工作责任到人,严格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经营管护制度,明确管护主体,承担管护责任,重点做好公益性资产管护、经营性资产运营管护、到户类资产管护工作。严格落实公告公示扶贫资产运营、收益分配、处置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截至目前,全市摸排 2013 至2020 年扶贫资金投入 39.1 亿元,项目资产 33.2 亿元,形成资产占比 85%。 三是大力推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在保持农村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对“老弱病残孤”和失能、半失能群体,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脱贫人口,以及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根据困难类型及时救助,将 118 名脱贫不稳定人口和 766 名边缘易致贫人口纳入低保、特困、临时救助保障范围。继续提高保障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首次实现市域内统筹。 四是大力推进问题整改。一体推进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中央巡视反馈脱贫攻坚问题和省考核评估、暗访调研等发现问题整改。逐项建立问题、任务、责任、时限“四项”清单,各单位严格按照清单抓整改,逐项逐条推进落实。对标全省整改方案,结合XX 实际,充分征求各方意见,通过梳理分解任务,审核修订整改措施,完善实施方案,确保做到国家和省考核等各项反馈问题全覆盖,整改措施实打实。中央巡视反馈脱贫攻坚问题和 2020 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省 2020 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2021 年 7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集中排查、7-8 月省暗访调研发现已全部完成整改,完成率 100%。 五是大力推进县域结对帮扶。凤台县在结对帮扶池州市石台县中,协同推进结对帮扶,真正实现了“风台石台、好戏连台”。今年以来,落实财政资金 1530 多万元,帮扶资金实施产业类大型综合项目 1 个,开展技能培训 3 场 71 人次、帮助石台县群众就业 54 人,消费帮扶金额 6000 多万元,组织社会力量开展招商考察等帮扶活动 14场次。2021 年援助实施的“石台县仁里镇缘溪山水田园综合体“文旅产业项目,核心规划区 300 亩,总体建成区 800 亩,规划为景观廊带、观光农业、美丽乡村、特色民宿、休闲康养等功能分区,预期 3-5 年后,新发展民宿 100 家,实现项目区人均增收 5 万元以上,极大地提升石台全域旅游的吸引力。合肥市蜀山区结对帮扶寿县以来,每年投入 3000 万元用于寿蜀现代产业园建设发展,带动周边 3000 余人就业;每年度兑现结对帮扶资金 1500 万元,帮助寿县建设产业扶贫基地等 21 个,新型合作组织 10 个,积极帮助引进相关企业、经营大户落户并带动脱贫户就业增收。今年,蜀山区投入的结对帮扶资金1800 万元结对帮扶寿县,用于建设寿县堰口镇多村联建小微产业园项目,项目建成后,可提供 200 至 500 个就业岗位,为联建村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90 万元左右。 六是大力推进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完成省下达的提质建设农村公路 200 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 8537 公里,建制村全部实现通客车。农村地区户均容量提升至 2.784 千伏安/户,供电可靠率提升至 99.85%,综合电压合格率提升至 99.87%。农村地区已基本实现 4G 网络、光纤宽带全域覆盖。全市乡镇及农村区域规划165 处 5G 通信基站,已建成开通 90 处 5G 基站。全市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企业 18 家。建设村级客运站点 794 个,综合文化站 72 个,体育设施场地 3176 个,公共照明设施覆盖 539 村。 七是大力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 93%,普惠率达92.8%,公办率达 51.9%。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 72 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1060 个,农家书屋832 个,举办了 3 届 XX 市“中国农民丰收节”。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使用 134 家农村特困供养机构,建设乡镇养老服务中心71 个,每个乡镇配建 3-5 个村级养老服务站。 八是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狠抓农村改厕,2021 年度 8049户改厕任务已全部完成,全市共排查厕所 15.1 万户,排查完成率100%。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与种粮大户合作、纳入环卫一体化、设立公益岗位等方式建立完善农村改厕长效管护机制。加强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数 35 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数 1 个。开展垃圾治理,全市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管理全覆盖,现已投入运行的压缩式中转站 55 座,日转能力 1871 吨。已投入运行的压缩车96 辆,日转运能力 1511 吨。全市共配备保洁员 7104 人,2021 年新增垃圾箱(桶)17150 个。1 至 10 月份,全市共产生农村生活垃圾总量约 32.7 万吨,无害化处理总量 32.5 万吨,无害化处理率约 99%。 (四)聚焦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 一是全面开展摸底排查。市委、市政府及时安排部署,制定印发了《XX 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实施方案》,统一摸排标准,规范工作流程,集中时间与力量,于 6 月份在全市 10 个县区(园区)71 个乡镇(含经开区下辖村居)884 个村(居)开展首轮集中排查。截至 11 月 15 日,全市共摸排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 480 户1550 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 54 户 172 人,边缘易致贫户 65 户 180人,突发意外导致生活严重困难户 361 户 1198 人。 二是优化监测方式。大力推动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机制落实,借力媒体、信访、舆情信息渠道,适时风险预警。全市共设立网格 1.85 万个,网格员 2.03 万名,组织动员驻村工作队成员、村干部、村民小组长、乡贤人士、创业致富带头人、村医、农村党员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到监测帮扶中来。三是强化监测帮扶。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导致基本生活突发严重困难户,扎实开展动态监测预警和适时精准帮扶。各县区根据新识别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型、资源条件、发展需求和真实意愿等方面情况,优化完善帮扶措施,及时落实帮扶联系人,监测预警及时,帮扶措施到位,确保无一人返贫致贫。四是探索长效机制。及时制定《关于健全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防止脱贫户返贫、边缘户致贫。(五)聚焦精准帮扶,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一是继续加强帮扶。按照摘帽不摘帮扶的要求,帮扶联系人继续保持常态化联系帮扶,对需要帮扶的脱贫人口,继续落实帮扶措施,帮助解决脱贫户和监测户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提高帮扶实效。根据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实际需求,制定并优化调整了帮扶措施。把新增监测对象作为帮扶重点,及时安排帮扶联系人,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举措,落实好资金项目。三是加强调研指导。连续开展多轮专项调研,调研覆盖所有县区,通过进村入户看脱贫成色,深入项目现场看发展潜力,召开座谈会听基层建议,找准短板弱项,指导各县区科学制定帮扶措施、工作措施,切实保障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到位。(六)聚焦“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确保成果持续巩固一是持续巩固教育保障。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进一步补齐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短板,补充乡村教师 460 人,其中“特岗教师招聘”补充 239 人,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认真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全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除因身体原因不能返校的学生外,所有学生应返尽返。二是持续巩固医疗保障。制定了《关于健全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统筹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现了困难群众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最大限度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费用支出负担。建立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做好高额费用负担患者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监测,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依申请落实医疗救助政策。积极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为符合条件的对特困人员给予全额补贴,对低保对象、脱贫人口给予定额补贴。三是持续巩固住房保障。制定了《关于印发《XX 市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农村易返贫致贫户等 6 类重点人群符合危房改造要求的,做到应改尽改。2021 年底省级下达我市的 465 户农村危房改造目标任务,8 月底前已全部竣工。分别完成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和全部完成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四是持续巩固饮水安全。今年,建成各类农村集中供水工程 82处,累计已通自来水的农村人口 253.19 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 97%。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维修养护资金 578.5 万元,对 8 个县区已建的农村供水工程开展维修养护工作,维修养护的 85 处工程已全部完工,覆盖服务人口 76.09 万人。 二、下步工作谋划 按照总书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的要求,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工作中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比如,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面临的目标人群的数量更大、难度也更大、任务更多,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要求更高、更需可持续;“贫与非贫”均衡用力还需加强;巩固拓展成果与促进乡村振兴所必须的人才、资金等要素支持还有短板。我们将以此次评估为契机,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突出抓好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是突出抓好“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持续抓好排查预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到动态清零;三是突出抓好产业就业,通过金融保险、调整产业结构、开展消费帮扶等多种形式,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力推进“三业一岗”就业帮扶,保持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总体稳定。四是突出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五是突出抓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六是突出抓好社会帮扶,持续深化驻村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和县域结对工作;七是突出抓好乡村建设,进一步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内生动力,激发发展潜能。八是谋划实施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用心用情用力抓好各项工作。
XX市2021年巩固脱贫成果总结.docx (22.01 KB, 售价: 100 学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网站声明|学问文库 ( 冀ICP备2021002572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3-3-23 06:41 , Processed in 0.05864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